•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教育新闻

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引国学教育大讨论

时间:2014/12/9 14:38:37   作者:代发   来源:爱孔子   阅读:128   评论:0
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引国学教育大讨论

  近日 ,由北京朝阳区教委主办的社区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大赛,在朝阳区的各中小学掀起了国学新热潮。

  大赛吸引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呼家楼中心小学、枣营小学等70多所小学、初中和高中参与,初赛人数超过3万人,目前,复赛已于11月29日完成,最终的总决赛即将上演国学小达人们的巅峰对决。

  赛事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赛复赛小学、初中、高中各组的最高分,分别来自北师大附小、第八十中学实验学校温榆河分校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附属中学,大赛涌现出一些在传统文化学习方面颇有造诣的中小学生,他们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很多学校就此形成了浓厚的国学学习氛围。

  同时,相关负责人也指出,大赛反映出,学生们整体的国学水平参差不齐,因为传统文化知识属学生兴趣爱好类,非应试教育,所以学校和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这是目前的现状。

  面对应试教育与课业压力,传统文化教育如何破局?通过本次大赛,这样的话题广为关注和热议。

  很多家长提出,现在的教育分为很多体系,有应试教育、知识教育、国民教育等,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多属于国民教育的体系,目的是引导人讲道德、讲文明、讲礼仪,但在应试方面,不一定马上用得上,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课业负担与升学压力已经很重,再让他们更多学习国学,有可能加重他们本已不轻的负担。

  但就此观点,有家长提出反对:我们使用了几十年西方教育体制之后,产生一个重大的遗漏,西方的教育体系基本是知识教育,这没错,问题是传统教育转到知识教育以后,我们丢掉了‘传道’方面的内容,教育正在变得越来越急功近利。精神的缺失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而是与百年以来的中国教育直接相关。我们的教育基本采取西方教育体系,中间一段是前苏联,而传统教育是知识传授与道的传授并重,甚至把道的传授放到知识教育的前面。很多教育者已经忘记了传什么道,中国所传之道就是几千年来中国立国作人的基本义理,最基本的价值观。没有这层教育,中国人就不能被称之为中国人,我们缺少一个深层价值的根。

  日前,北京市教委最新出台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已经于2014年11月27日起实施。文件强调,要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之一;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

  朝阳区教研中心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专家分析,这个意见的出台,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从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要多看、多读、多背古诗、古文,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形式内容统一起来,既注重传统文化的内在美也要注重外在美,学到真正的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最明确的信号是这些要求的内容是要进入考试、升学的考题的,量还不会小。想让孩子上好的初中、高中、大学吗,那就好好练好阅读、写好作文、记好古文诗词。增加传统文化知识学习,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是有益身心和文化传承的修为,也是应试、升学的需要,是学国学还是顾应试的争论,成为伪命题,这些要求是统一的!

  但同时,也有家长担心,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应试教育的一部分,会被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束缚,失去本应具备的活力。针对国学教育是否会成为应试教育的讨论,朝阳区教研中心的语文教育研究专家认为,每当一种学习热潮出现时,就会有质疑的反面声音跳出来。很多人担心国学会成为一种学制,担心学校过度抬高国学的教育地位会给学生造成学习压力。这是学校需要进行调控和把关的事情。国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学校在开展《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等国学课程时,应该把握好考试的度。比如我们学校是把这些课程纳入测试体系,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区别对待。低年级的学生要做到理解文本涵义,而高年级的学生才要求他们背诵。国学教育不是快餐教育,国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塑造品格、构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


标签:社区 青少年 少年 传统 文化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