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教育网(WAP手机版)
首页 > 教育新闻

粗心不是借口!卓越一对三送上期末考审题技巧

作者:  来源:华夏教育网  阅读:255

各位家长请注意,期末考已经逼近,请大家做好家庭矛盾即将全面升级的准备:一群从小到大几乎不用家长操心但总是轻松成为学习小能手的父母和一帮天天要陪着做作业改卷子签名写评价但考试总是不理想的孩子时间的矛盾……

近日,各大中小学一年两度的期末考试又要到来了。每到这个时候,不知道多少孩子开始了紧张的“预习”。家长们的心情也是此起彼伏。

你希望孩子的学习效率▼

孩子实际的学习状态▼

温馨提示:孩子的期末考余额已经不足,急于“预习”已经成效不大。倒不认真来看看以下内容,能在最后关头帮孩子找到“隐藏分数”!

许多家长在考试试卷发下来后都会抱怨:

“明明讲过的知识都听懂了,为什么考试总是不理想?”

“小测发挥都不错,为什么一到大考就发挥不好?”

“怎么那么粗心呢,你就是差了点细心!”

孩子做不对题目,家长经常把问题归结于“粗心”。有些孩子在考试中发挥不好,并不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而是题目没看清、看懂就想当然匆匆答题。这就表明孩子因为缺乏一项重要的考试技巧,也是答题的第一步:审题。缺乏审题技巧,包含着两重意思:

1、文字没有看清楚、错看漏看,这是孩子缺乏视觉上面的阅读习惯;

2、题目的意思没有弄懂,经常草草看题便下笔,这是审题能力没有培养好。

要是不教孩子正确的身体方法,让孩子再细心也没有用,因为缺乏正确的方向。

第一步:一字一句看清楚

许多孩子看书喜欢“一目十行”,连看题目也喜欢跳着看,这样的阅读习惯容易让孩子忽略了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比如数学中的“增加了”和“增加到”,一字之差答案就差之千里。恰恰学科题目中常有这些“小陷阱”,所以读题的时候一字不漏地看完题目很重要。

假如孩子的视觉追踪能力欠缺,可以用笔尖辅助,同时一字一句地跟着默读。通过“嘴读”的方法挖掘不易发现的解题条件,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家长平时可以让孩子口头复述题目的意思,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步:“3注意”理清题意

1.注意泛读题目

学习较好的孩子在读完一遍题目时,往往就会“感觉”到,这道题目是鸡兔同笼、还是盈亏问题、还是差倍问题。这其实是一种对问题的感知能力,虽然不是马上知道结果,但至少知道问题属于哪个知识点的范畴。

这种问题感知能力如何培养?关键是对课本概念的理解。先把课本知识点、定义、方法都弄清楚了,看到题目时便能联想起知识点,不会一脸茫然。

2.注意勾画重点

勾画确定范围也是一种审题方法。对题目中出现的线索、关键词标注,从而找出解题的关键之处,这是解题时很重要的一环,也是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把重点词,例如:多了、少了、增加到、增加了……等等划出来,可以提醒自己。这样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3.注意动手思考

通过前面的泛读题目、勾画重点,相信孩子已经能够把题目的问题和条件理清楚。假如这个时候孩子还是做不出来,该怎么办呢?这时候,笔头不要闲着,特别是解决数学空间和图形的过程,可以边动手变理解题意。

例如在《找规律》中,有这样的题目:■■○○○▲▲■■○○○▲▲......照这样排列第21个图形是( )?当遇到这样的题目,可以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将一组组图形隔开:■■○○○▲▲┆■■○○○▲▲┆.....答案便出来了。

再有一个例子:老师桌上有一大叠作业本,其中有162本不是一班的,143本不是二班的,一班和二班的共有87本.那么二班的作业本共有多少本?

有的孩子看完这道题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时需要将条件从文字转化成数学语言或者辅助图,这道题的难点也在这里——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162本不是一班的?其实就是2班+其它班=162本,同理1班+其它班=143本。

当把题目的条件写成关系式后会突然发现,162与143的差就是2班与1班的差,很显然这是一道和差问题,之后的部分对孩子来说就比较简单了。

有了以上的审题习惯,相信孩子答题的正确率一定会大大提高

期末考试“抱佛脚”,记住这些知识就对啦!

慢着,这里还有福利!

要是想要知道如何让孩子在2019年更有学习状态

现在,立刻,马上,跟!我!走!

高品质个性化学习新模式

卓越一对三

寒春课程正在热招中

寒假课程安排

第一段:1月12日~18 日;

第二段:1月21日~27 日;

第三段:2月11日~17日;

寒假开课讲数:7讲(每天一讲)

春季课程安排

2月18日-6月30日

春季开课讲数:18讲(每周一讲)

开课年级

小学,初中全学科,

高中数学,物理,化学

报读方式:关注“广州卓越教育”微信公众号咨询

上一篇:巧手绘长卷 庆改革开放40周年
下一篇:卓越一对三高效的秘密:个性化+竞合学习有奇效!
联系我们|服务报价|关于我们|留言本|行业动态|网站地图
投稿邮箱:418526785@qq.com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声明:华夏教育网登载此页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粤ICP备150826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