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100分钟的课堂上,能得到什么?
是简单的定义,标准的作业,满堂灌的知识?
还是学会思维方式,表达想法,合适自己的成长方案?
卓越一对三学习模式,究竟是如何帮助孩子取得进步的?
三人伴学,为每个孩子找到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法
尽管在同一个班级上,卓越一对三的老师常常会遇到以下情况:
“老师,这次的练习太多了,我做不完……”孩子A两眼泛着泪光说道。
“老师,这节课的内容我都会啦,我想学下一节!”孩子B举起他手里的讲义,课堂是他的乐园。
“老师,分配的习题可要平等哦。”孩子C一手托腮,看着老师想来一场“谈判”。
面对孩子五花八门的个性,若是在传统的大班课模式上,老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而在一对三的课堂上,对牛师的第一个要求便是做到个性化关注。
在古代中国,最早的教育文献 《学记》中就提出了:“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的主张。个性化学习并不等于个别化学习,在英国教育与通讯技术局研究中表明,个性化学习应该是按照学生需求和兴趣重组的班级授课形式,教师的教学应该评估每个学生不同的天赋、才智、动机、需求、兴趣为前提,因材施教、激发潜能,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原有的基础上达到个人所可能达到的最高程度。
为了适应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卓越教育的老师需要针对学生个性因子的不同,为他们分配最适合的“学伴”,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定制不同的导学案,作业等,做到真正的个性化关注。
三人伴学,孩子学会了合作进步
在班里,总能看见一些“热情”的孩子,常常帮助其他同学。有家长疑问:经常教别的孩子,那不是占用了自己宝贵的学习时间吗?其实,有时候孩子之间的互助互学,会比老师一直讲更有效。
一是平等,同龄人在一起,没有畏惧感;而是气氛融洽,组合在一起的,是志同道合的学伴。
在一对三的课堂上,孩子有时还会成为别人的“老师”,在黑板上向其他学伴“教授”知识点,教学不在属于老师个人的,而是整个小集体。
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做到在学习上帮助其他孩子,就证明他的能力比一般人“强”,而且还比一般人更能“学”。上课能先听懂老师的教学内容,说明他的知识吸收能力正常;而通过自己的表达,为同学解决疑难,肯定是先理清思维,了解对象接受能力,了解困难所在,意味着他的观察理解能力强;在表达时,做到学生明白,老师满意,还能回答质疑。
从一对三课堂上出来的孩子,在互帮互学中进步,总是让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十分欣喜。
三人伴学,竞争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有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几十人的班级上总有水平参差的孩子,一开始老师提问大家都会回答,但是学习好的孩子总是回答的正确又响亮,而有些孩子学习慢些的则偶尔回答不出来,久而久之,平时活跃的孩子更加活跃,而学习追赶不上的孩子越发沉默……
如何让孩子面对挫折后更有动力?卓越一对三的孩子们在合作中有竞争,激发学习动力。
课堂上,孩子们对老师准备的游戏抢答环节最为喜欢,脑洞大开的动作或组队PK的设置,或是组成小组辩论赛,欢笑之间知识点便出来了。尽管面对挫折,他们不会轻易放弃,课后主动复习笔记,等待下一次上课再现风采。久而久之,孩子们面对成败的心态更为放宽,在大考面前也能平常心看待。
竞争、合作、分享,孩子在卓越一对三中的学习就是这么快乐轻松,并在过程中获得“兴趣-动力-学习-输出-进步”的良性循环,当学习力提升后,学习结果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让家长更加放心。